为推进球盟会官网求真实验班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球盟会官网求真实验班实施方案》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任职条件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师德师风高尚。
2.对人才培养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身心健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员工。
3.具有远大的学术抱负,业务素质精湛,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高的学术造诣。
4.原则上具有教授或博士学位的副教授职称,具有硕导资格。
第二条 选聘程序
1.建立导师库。每学年第一学期,由教师个人申报或相关学院推荐符合条件人选,经球盟会审核通过后建立当年导师库,并向员工公布导师信息。
2.师生双向选择,确定荣誉导师名单。求真实验班员工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末与当年入库导师进行双向选择,最终确定导师名单,并授予“荣誉导师”称号。原则上荣誉导师聘期至员工本科毕业,1名导师指导同年级员工不超过2人,指导员工总数不超过5人。如有特殊情况,导师或员工可以向球盟会提出申请,经研究同意后,可变更一次导师。
第三条 工作职责
1.思想引领。引导帮助员工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家国情怀,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学业指导。指导员工了解本专业(或研究方向)前沿信息、发展趋势及最新研究动态;指导员工做好学术生涯规划,制定个性化课程修读方案,帮助员工夯实专业基础;因材施教,引导员工树立学术抱负,培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做员工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学术引导。支持和鼓励员工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学术兴趣;指导员工掌握学术资源使用、文献资料收集、学术论文规范等基本学术技能;安排员工进入实验室或科研团队,参与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培养员工学术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指导员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4.深度交流。导师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员工交流互动,每学期开学初应与员工见面,每月指导交流、听取员工汇报不少于1次;注重人文关怀,关心员工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给员工考研(或出国留学)提供必要咨询,指导员工考研(申请出国)阶段的学习。
5.指导员工发表论文或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员工以第一作者身份至少公开发表1篇论文,导师须为通讯作者;新农科、新工科要求核心期刊及以上,发表SCI、SSCI、CSSCI论文,导师或其团队老师为第一作者时员工可第二作者;(2)员工在一类学科竞赛中取得校级一等奖(排名第一)以上,省级三等奖(含)以上奖项(前三);(3)员工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校级(含)以上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并结题;(4)员工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等。
第四条 员工要求
1.主动联系导师。员工要尊重导师,每个月要主动联系并寻求导师的指导与帮助。
2.做好学业规划。结合导师指导意见和自身实际做好学期、学年和大学规划,按照课程进度和规划制定每月学习计划。
3.积极参加活动。除导师面对面指导外,员工要积极主动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完成交办的各项任务,勤学、多思、善问,培养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
4.做好学业记录。结合导师指导、辅导和交流情况,自觉在《传习录》上做好个人学习成长记录和阶段性总结。
第五条 考核及待遇
1.实行聘期考核:求真实验班荣誉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导师聘期工作职责完成情况,对荣誉导师进行考核。考核重在导师对员工的过程指导,其中员工评议占50%、导师自评占20%、球盟会评议占30%。考核等级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荣誉导师”称号,停止导团队格。
2.荣誉导师考核将由求真实验班荣誉导师考核小组负责,考核结果将作为下一届是否聘请的依据。
3.荣誉导师待遇:第二、三、四学年按生均25个工作量计算,含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量;员工休学期间不计工作量。
第六条 附则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球盟会负责解释。